這裡,沒有牛肉麵、沒有鳳梨酥,有的是你走街串巷時容易忽略的絕密美味,每家都經過親測,附上詳細地址和聯絡方式,如果去到臺北旅行,一定不容錯過。

已經有六十多年曆史的銀翼,因為都是老管理者、老廚師,保持了原汁、原味與傳統作法。招牌的文思豆腐,豆腐切得細如髮絲不只考驗刀工,更影響口感,夠細才能飽吸以老母雞等熬成的上湯精華、舀進嘴中才會瞬間隨湯汁一路滑溜入喉,留下若有似無的餘韻,卻又得照顧到火候與力道,才不會把豆腐絲給煮爛,小小一道菜處處學問!

因為老闆娘喻碧芳大病過一場,所以對吃的很講究,以無毒、有機的食材入菜,還親自到產地去視察,並捨棄味精、人工新增物,教人品嚐食物本身的原味與營養,分享自身的健康快樂經!店裡的”菜脯花生芽”,用苗栗客家老菜脯炒花生芽,菜脯的自然鹹甘,襯上花生芽的清脆口感,簡單裡卻充滿咀嚼驚喜。

吃過高檔餐廳,還願意讓自己掏錢包去吃的,非21招待所莫屬,這間預約式的私人招待所,從前菜到甜點無一不是手工製作,前菜師傅以葛粉加上玉米做成的玉米豆腐、將魚肉磨成魚漿做成的魚丸,甚至招牌由生米煮成熟飯的各式釜飯,都沒有選單,視當天最佳食材而定,每一次去都有不同驚喜。

這裡吃得到很多別處吃不到的雞肉部位與處理手法,像是口感彈牙的雞胃、將雞翅最尖端部份去骨後串成的小手羽,其中,取自老母雞體內未被蛋殼覆蓋的蛋與生腸部份的”燈籠”最為珍貴,半生熟薄膜蛋黃配著醬汁吃,濃郁得化不開,想吃還得碰運氣。

說到臺北現存的江浙老店,就不能不由曹姓老兵以家鄉知名餐館命名、創立於一九五三年的”蔡萬興”,是臺北少數沒有走味的江浙老店。不管是大菜的砂鍋醃篤鮮或雪菜肉絲炒年糕、青江菜飯等小菜,全都樣樣出色的保留傳統的滋味。而這裡不能不嘗的就是店裡手工芝麻湯圓!外皮溫潤如玉,薄得可以隱約見到芝麻內餡,外皮滑而不黏牙,滑順又不卡縫,配上店家自制清香帶酸的酒釀、甜而不膩的桂花釀,堪稱臺北第一名的芝麻湯圓!

野菜屋雖已開了20幾年,但因位置偏僻常被遊客忽略,卻是間內行人與老饕才會知道的野菜餐廳。廚師兼老闆曹永固是陽明山竹子湖在地人,手藝了得,就算一桌都叫10盤青菜,他就能用蒜、香菇、豆豉等不同天然材料炒出10種不同味道的菜!更棒的是,餐廳後面就是菜園,產地直接上餐桌,鮮度與季節感十足,因為得看季節、新鮮現摘才吃得到,也算得上獨門美味之作。

臺北內湖的FRESH&AGED擁有不少臺灣第一的頭銜:由臺灣第一位蓋出亞洲第一座乾式熟成室、做出全臺灣第一塊乾式熟成牛排的陳重光師傅坐鎮,讓這裡的乾式熟成牛排,只有領先沒有退步,FRESH&AGED的招牌菜是乾式熟成丁骨牛排,除熟成牛排味濃汁香外,而為了讓人吃出熟成牛肉本身滋味,這裡的牛排不煙燻,直接煎烤,並且只以玫瑰鹽做佐料。

安傑羅義式餐廳(Angelo Restaurant)的老闆兼主廚是前臺灣侯布雄(L’ATELIER de Jo?l Robuchon)駐店主廚,來自西西里島的安傑羅(ANGELO AGLIANO)。安傑羅十分擅用臺灣的食材,做出道地的義大利料理,完美的讓臺灣食材更為出色。在他心裡沒有不好的食材,只有不適當的料理!

臺灣人很喜歡吃火鍋,這幾年也越來越多人吃素,而對我這無肉不歡的人來說,若荷蔬食火鍋是少數我百吃不膩的愛店。這是由經營茶餐、茶館的竹裡館老闆所開的,因為信仰關係,所以吃素賣素。雖然採自助式吃到飽模式,但用料一點都不含糊,多是採用無毒或有機的食材。

這家一開張就讓人排兩個月的餐館,是臺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廚師江振誠在臺北主理的新店。很難為他的菜色定位,餐館裡的食客總喜歡在菜一端上桌拍個不停發上社交媒體,可見RAW的擺盤之賞心悅目。這家創意料理餐館,採用不少臺灣的自產食材,創作出具有特色的料理,如果你的味蕾對食材的新鮮度特別敏感,那麼你會在這裡獲得滿足。
參考資料
- 台北平價吃到飽:精選熱門餐廳推薦與聰明攻略
- 台灣觀光局官方美食指南
- 台北米其林推薦餐廳列表
- 在地人私藏夜市小吃地圖
- 蔬食餐廳年度評鑑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