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洋菜台灣叫什麼?一次搞懂西洋菜的名稱、用途與購買指南

西洋菜台灣叫什麼?一次搞懂西洋菜的名稱、用途與購買指南

嘿,你是不是也好奇西洋菜在台灣到底叫什麼?我前陣子在菜市場看到這種綠油油的菜,攤販阿姨直接說這是西洋菜,但我朋友卻叫它水芹菜,搞得我一頭霧水。後來查了資料才發現,原來西洋菜台灣叫什麼這個問題,還真有點頭大,因為名稱有點混亂。不過別擔心,這篇文章就來幫你一次搞懂,順便分享些實用資訊。

西洋菜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蔬菜,原產於歐洲,但早在日治時期就引進台灣了。它的葉子小小的,吃起來帶點辛辣味,很多人喜歡拿來煮湯或涼拌。但為什麼會有不同叫法呢?我覺得這跟地區習慣有關,像北部人可能習慣叫西洋菜,南部人卻可能用其他名字。我自己住台北,通常聽到大家都叫西洋菜,但有一次去台南玩,發現當地人更常叫它水田芥,真是長知識了。

西洋菜的基本介紹

先來聊聊西洋菜是什麼吧。西洋菜,學名是Nasturtium officinale,是一種水生或半水生的植物,喜歡生長在乾淨的溪流或水田邊。它的莖細細的,葉子呈圓形或腎形,看起來很可愛。吃起來口感清脆,有點像芥末的辣味,但不會太沖,反而很開胃。

營養方面,西洋菜可是個寶貝,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K、鐵質和抗氧化物質。我媽常說,冬天吃西洋菜湯可以預防感冒,雖然我覺得效果沒那麼神,但確實對身體不錯。不過要注意,西洋菜如果生長在水質不好的地方,可能會吸收重金屬,所以買的時候最好選來源清楚的。

西洋菜在台灣的歷史

西洋菜台灣叫什麼這個問題,其實跟歷史有關。它是在20世紀初從日本引進台灣的,當時因為適合台灣的氣候,很快就推廣開來。早期農民多在山區或乾淨水源地種植,現在則以桃園、新竹一帶為主要產區。有趣的是,西洋菜這個名字是直譯自英文"watercress",但台灣人後來也給了它一些本土化的稱呼。

我記得小時候,阿嬤常去市場買西洋菜回來煮,她總是說這種菜清熱解毒,夏天吃最棒。但那時我總嫌它有點苦,現在長大了反而愛上那種回甘的味道。只能說,人的口味真的會變啊。

西洋菜在台灣的名稱

好啦,重點來了,西洋菜台灣叫什麼?最普遍的叫法就是西洋菜,大多數菜市場和超市都這樣標示。但為什麼會有混淆呢?因為西洋菜屬於十字花科,跟水芹菜有點像,所以有些人會誤稱它為水芹菜。嚴格來說,水芹菜是另一種植物,學名Oenanthe javanica,葉子更細長,味道也較淡。

除了西洋菜和水芹菜,台灣有些地方還叫它水田芥或豆瓣菜,這些都是同義詞。我整理了一個表格,幫你快速比較:

名稱說明常見使用地區
西洋菜最標準的叫法,源自英文全台通用,尤其北部
水芹菜常被誤用,但實際不同植物中南部較常見
水田芥學名直譯,較少用學術或特定區域

所以,如果你在台灣買菜,直接說西洋菜應該沒問題。但要是攤販聽不懂,試試說水芹菜,或許就能通。不過我個人覺得,還是用西洋菜最準,避免買錯。

為什麼名稱會混亂?

這問題我也想了很久。可能是因為西洋菜和外來種,早期引進時沒有統一命名,加上它長得像本地蔬菜,大家就隨便叫了。我有次在傳統市場問攤販西洋菜台灣叫什麼,他笑著說:"哎呦,就叫西洋菜啊,不然你想叫它什麼?"這種隨性的態度,或許就是台灣可愛的地方吧。

但說真的,名稱混亂有時會造成麻煩。比如食譜上寫西洋菜,你卻買成水芹菜,味道就差多了。水芹菜比較軟,西洋菜則較脆,適合快炒。所以我建議,買的時候仔細看葉子形狀,西洋菜的葉子較圓,水芹菜則較尖。

西洋菜的特色與營養價值

西洋菜台灣叫什麼搞懂後,來看看它為什麼受歡迎。西洋菜最大的特色是生長快速,喜歡冷涼氣候,台灣秋冬是盛產期。它的營養價值很高,每100克西洋菜含有約30毫克的維生素C,比檸檬還高,而且熱量低,適合減肥的人。

我減肥時常吃西洋菜沙拉,做法超簡單:洗淨後加點橄欖油和檸檬汁拌一拌就行。但老實說,單吃有點苦,所以我會加點水果平衡一下。西洋菜也含豐富的鈣質,對骨骼健康有益,不過草酸含量稍高,腎臟不好的人要少吃。

小提醒:西洋菜最好煮熟吃,生吃可能會有寄生蟲風險,尤其如果來源不明。我通常會燙一下再料理,這樣比較安心。

西洋菜的常見用途

西洋菜在台灣的用法可多了,最經典的是煮湯,比如西洋菜排骨湯,湯頭清甜,還能去油解膩。我媽的拿手菜就是這道,她總說西洋菜要最後放,煮太久會爛掉。另外,西洋菜也可以快炒,加點蒜末和辣椒,超級下飯。

除了中式料理,西洋菜還能做西式沙拉或夾三明治。我有次在咖啡廳吃到西洋菜三明治,驚為天人,回家試做卻失敗了,因為西洋菜水分多,麵包容易濕掉。後來學到要先瀝乾水分,效果就好多了。

以下是西洋菜的常見食譜清單,你可以試試:

  • 西洋菜排骨湯:排骨燉爛後加入西洋菜,煮5分鐘即可。
  • 蒜炒西洋菜:大火快炒,保留脆度。
  • 西洋菜沙拉:搭配蘋果和堅果,口感豐富。

不過西洋菜有點苦,不是人人都愛。我朋友就討厭那種味道,說像在吃草。但如果你喜歡苦中帶甘的蔬菜,西洋菜絕對值得一試。

在台灣哪裡可以買到西洋菜?

想知道西洋菜台灣叫什麼,當然也要知道去哪買。西洋菜在台灣不算太冷門,秋冬時在傳統市場很容易找到,價格約每把30-50元台幣。超市如全聯、家樂福也有賣,但可能不是天天有,建議先打電話問。

產地直銷的話,桃園龍潭、新竹關西一帶有農場種植,有些開放觀光採摘。我去年去過龍潭的一個農場,自己採西洋菜很有趣,但要注意防蚊,因為水邊蚊子多。農場通常會提供食譜,買回家就能直接煮。

如果你住都市,也可以考慮網購。平台像是PChome或蝦皮都有賣,但運費要另計。我買過一次,品質還不錯,只是送來時有點壓傷。所以還是建議現場挑選,比較保險。

購買小技巧

買西洋菜時,要選葉子翠綠、莖部堅挺的,避免枯黃或軟爛。聞起來應該有清新的草味,如果有怪味,可能是不新鮮。保存方面,西洋菜很嬌嫩,最好當天吃完。如果不行,用報紙包好放冰箱,最多撐兩天。

我有次貪便宜買了一大把,結果吃不完爛掉,超浪費的。所以現在都買小份量,寧可多跑幾趟市場。

西洋菜食譜推薦

來分享幾個我常做的西洋菜食譜吧。這些都是簡單的家常菜,新手也能輕鬆上手。

西洋菜排骨湯

這道湯品在台灣很常見,冬天喝暖胃又營養。材料:西洋菜一把、排骨300克、薑片少許、鹽適量。做法:排骨先焯水去血沫,然後加水燉煮1小時,加入西洋菜和薑片再煮5分鐘,最後加鹽調味。注意西洋菜別煮太久,否則會失去口感。

我喜歡加點紅棗一起煮,湯會更甜。但有些人覺得這樣搶味,看個人喜好啦。

蒜香炒西洋菜

快炒最能體現西洋菜的脆度。材料:西洋菜、大蒜、辣椒、油和鹽。做法:熱鍋爆香蒜末和辣椒,放入西洋菜大火快炒1分鐘,加鹽即可。這道菜超下飯,但我常炒過頭變軟,後來學會控制火候就好多了。

如果怕苦,可以先用熱水燙一下西洋菜再炒,苦味會減輕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圍繞西洋菜台灣叫什麼,大家常有些疑問,我整理如下:

Q: 西洋菜和水芹菜是同一種嗎?

A: 不是哦!西洋菜和水芹菜是不同植物,只是外形相似。西洋菜葉子較圓,味道較辣;水芹菜葉子較細,味道清淡。買的時候要分清楚,以免影響料理。

Q: 西洋菜可以生吃嗎?

A: 建議煮熟再吃,因為生西洋菜可能殘留細菌或寄生蟲。如果要做沙拉,至少用熱水燙過比較安全。

Q: 西洋菜哪個季節最好吃?

A: 台灣的西洋菜盛產於秋冬,約10月到隔年3月,這時的西洋菜最嫩最美味。夏天可能較少見,品質也較差。

這些問題都是我常被問到的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如果你有其他疑問,歡迎在下面留言,我會盡量回答。

總之,西洋菜台灣叫什麼這個問題,答案主要是西洋菜,但別名也不少。關鍵是買對、吃對,才能享受它的好處。我個人蠻推薦試試西洋菜的,尤其是煮湯,簡單又健康。不過如果你怕苦,可能要先從少量開始。

最後提醒,西洋菜雖好,但任何食物都要適量。吃多了可能腸胃不適,畢竟它纖維多。好啦,這篇文章就寫到這,希望讓你對西洋菜有更深的了解。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